主持人:关注民生、解读政策,你关心的,“在线访谈”为你解答。大家好!欢迎收看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云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良玉为大家解读《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张副厅长您好,欢迎您来到“在线访谈”栏目。
张良玉: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来到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
主持人:2020年1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首先请您回顾一下,“十三五”期间云南社会救助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张良玉:社会救助是一项兜底线、救急难、保民生、促公平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工作,大力发展社会救助事业,“十三五”期间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不断补齐政策短板,政策间的衔接有效加强,初步形成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受灾人员救助、临时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体系。
二是统筹整合救助资源,各级都建立了社会救助联席会议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所有的乡镇(街道)和部分村(社区)都设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充实基层经办服务力量,全面建立村级社会救助协理员制度,服务效率和质量显着提升。
三是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十三五”期间,中央和省级共投入社会救助资金560亿元,平均每年有430万困难群众得到经常性生活救助、85万人次得到临时性生活救助。
四是深入推进兜底脱贫,确保社会救助和扶贫开发在政策、标准、对象、管理上有效衔接。积极施行参照“单人户”施保、刚性支出扣减和“脱贫不脱保”、“救助渐退”等政策措施,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截至2020年12月,全省有149.9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社会救助范围。
五是积极推动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从申请、审核、确认到资金发放都实现信息化管理,困难群众可以随时随地提出申请、及时得到救助。
六是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疫情防控期间,采取低保对象暂停退出、打破临时救助户籍限制、加快审批发放进度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对生活受影响困难群众实施临时救助25.4万人次。
主持人:听了您刚刚的介绍,大家能够感受到云南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态势。那么对于我省新出台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想必也有更多更好的利民举措,请您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
张良玉:好的。《实施意见》从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新举措,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几项重点政策措施。
一是适度扩大社会救助范围。对低收入家庭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三级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以及重病患者,经个人申请,可参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将特困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到18周岁。
二是提高临时救助的时效性。健全完善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全面落实县、乡两级审批有关规定,对于急难型临时救助对象,在48小时内实施“先行救助”;救助金额在乡镇(街道)审批额度内的,由乡镇(街道)直接给予救助。
三是提升申请社会救助便利度。探索打破户籍的限制,通过建立一套规范完善的机制,有序推进持有居住证人员在居住地申办社会救助,对于遭遇突发性事件的困难群众,探索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
四是推动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力量协助社会救助部门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评估、建档访视、需求分析等事务,为救助对象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形成“物质+服务”救助方式,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类别化、差异化救助。
五是加快服务管理转型升级。依托国家和省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体系,完善社会救助资源库,完善“一部手机办低保”、“政府救助平台”,打通更多数据共享关节,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简便、精准的救助服务。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您的介绍。社会公众对于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完善十分关注。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网友们关心的问题,有网友问持有居住证的人员如何在居住地申办社会救助?
张良玉:对于持有居住证达到一定时限的群众,符合低保、特困条件的,可以直接向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救助,享受跟当地居民同等的救助服务。申请人居住地、户籍地民政部门加强协作,依托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对象认定工作,把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保障范围。我们选取了昭通、丽江等6个州(市)作为试点,探索研究制定申请人在居住地申办低保等社会救助的经办服务流程,建立户籍地、居住地协作核查机制等,先在州(市)范围内开展跨县区申请社会救助的实践,形成比较成熟的机制措施以后在全省推广,并逐步扩大到跨州(市)的居住地申请社会救助。
云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良玉
主持人:那我们也期待着“打破户籍限制、不用两头跑”的做法能够更快更多地推广开来。请您再给我们介绍一下“一部手机办低保”有哪些功能,在线办理低保靠谱吗?
张良玉:“一部手机办低保”是一项便民利民措施。运行一年多来,我们充分吸收采纳群众和基层经办人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边使用边优化,6次升级完善系统版本,形成低保申请、政策查询和低保查询、低保管理和公示、低保领取、投诉举报五大功能模块。凡是可通过大数据系统共享自动生成的信息,都不需要群众再提供证明材料,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系统及时受理并反馈申请人,进度全程可查,初步实现“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
目前,全省通过手机查询在保情况的有18.9万人次,提出低保申请的6856户次。同时,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政府救助平台”建设,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都可在平台申请、线上办理,困难群众申办救助更加高效、简便、精准。下一步,我们将推动打通更多的数据关节,加强数据的挖掘分析,探索实现系统预警和主动发现等功能,向“智慧低保”方向迈进。
主持人:好的,那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一名网友说:“我是来自基层的工作人员,基层社会救助面临的压力非常大,人少事多,请问《实施意见》对于这方面有没有什么部署安排?”
张良玉:社会救助是直接面向群众的兜底性民生措施,主要要靠我们基层的经办人员来落实。平均每个基层工作人员要服务的对象多达上千人,有的甚至还更多。如果没有足够的服务力量,服务效率、服务质量都确实难以保障。《实施意见》明确,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力量,加强资金保障并规范购买事项范围。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们正在积极推进“政府救助平台”建设,加强信息共享比对,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业务全程线上办理,工作人员仅仅凭一部手机就可以受理办理相关救助业务,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主持人:感谢张副厅长的详细介绍,相信政策的落实能够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再次感谢您做客我们的栏目。
张良玉:非常高兴做客“在线访谈”栏目。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
主持人:观众朋友,今天的节目就要跟大家说再见了,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