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宗教系统学习贯彻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精神
近日,全国民委主任会议在北京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云南民族宗教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收听收看会议,系统学习贯彻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精神。全省民族宗教系统将围绕全国民委主任会议提出的2023年民族工作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逐一对照研究部署,责任到人。结合会议精神,及时梳理省民族宗教委2023年工作要点,以实际行动抓实抓细、落地生根。
云南启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试点工作
云南省教育厅、省民族宗教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关于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创建试点工作的通知》,全省首批300所学校列为试点。
试点工作将从组织保障、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教学氛围、教育实践、示范辐射等方面明确创建任务和考核指标体系,探索形成教育效果好、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带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广大青少年学生心中构筑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
云南统筹安排近135亿元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
云南省按照对374个抵边行政村每村平均支持3000万元的资金保障目标,探索建立“统筹资金、优先安排、明确标注”的多部门多资金大统筹保障机制,推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迈进。2021—2022年,省级统筹安排专门用于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中央和省级资金134.73亿元,超额完成112.2亿元的既定资金保障任务。
文山州出台《文山州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21—2025年)》
近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出台《文山州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文山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进行阐述。明确到2025年,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更加美好、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更加稳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紧密、民族宗教事务治理体系更加健全。
怒江州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各项指标达到预期效果。截至目前,79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电网供电可靠率、5G网络覆盖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通硬化路率全部达标。重点对“三类人员”实施转移就业、以工代赈、产业培育等项目,规划实施“生活好”项目283个,投资2.6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标准水平以上,全年预计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20%左右;远程教育覆盖率达100%;行政村幼儿园达100%。规划实施“产业兴”项目525个、投资6.76亿元。2023年,怒江州将全力推动“小康村”迈向“幸福村”建设。
普洱市开展边境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工作
普洱市在全市4个边境县16个边境乡镇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全面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及工作,确保2024年国家通用语言在4个边境县基本普及。目前,4个边境县均已开展推普培训,18至60周岁未通晓国家通用语言的少数民族群众通过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比例达到95%,61周岁以上未通晓国家通用语言的少数民族群众国家通用语言应用能力明显提高,不断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玉溪市“四条措施”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近年来,玉溪市通过完善设施网络、提升服务能力、开展特色活动、健全传承体系“四个举措”,推进文化繁荣工程,形成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全市共建成县级以上博物馆13个,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76个,村级文化室861个;2022年,先后组织惠民演出2200余场;深入发掘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一大批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民族地区城乡基层广泛开展;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民族地区濒危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收到实效。
文山州打造劳务品牌让各族群众稳就业增收入
文山州按照“一县一品”的工作思路,初步形成以“丘北纺织工”“文山三七小匠”“富宁八角香料工”为代表的文山特色劳务品牌,以劳务品牌打造带动各族群众稳就业促增收。截至目前,“丘北纺织工”劳务品牌带动就业1.3万人,每年可实现务工收入7.8亿元;三七种植业带动就业9764人,每年可实现农业产值27亿元;三七加工企业达26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户,每年可实现产值30亿元;三七流通服务业带动就业2180人,每年可实现交易额9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