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今天是:
      1.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邮箱|多点信息报送系统|  信息检索:
      2. 【云南统战这十年·vlog】致公党党员孙永斌:将小葡萄种出致富大梦想

        来源:云报客户端 2022-09-05 10:25:00

          “除了葡萄品质之外,我更在乎有多少农户通过种植葡萄改变了生活,带动了他们发展。”从2014年创业至今,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华侨庄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致公党党员孙永斌始终将自身发展与当地民众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带领宾川县农户共同发展特色葡萄产业,将小葡萄种出致富大梦想。
          宾川县隶属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金沙江南岸干热河谷地带,光照充足,干旱少雨,土壤肥沃,素有“中国水果之乡”“高原葡萄城,南国吐鲁番”之称。同时,这里也是中国着名的侨乡之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受排华风波影响,来自印度尼西亚、印度、缅甸、越南等8个国家的归侨被陆续安置在宾川县的多个华侨农场。如今,这里仍生活着8000多名归侨侨眷。
          2013年,毕业后一直在昆明创业的孙永斌回到宾川探亲,发现当地葡萄产业十分兴旺。“归侨侨眷们为宾川带回很多新的东西,墨镜、劳力士表、彩电……也为当地带来葡萄种植的新技术、新思路、新市场。”孙永斌说。
          2014年,看准宾川发展葡萄种植产业的优势条件后,孙永斌便带着所有积蓄来到宾川承包了5亩葡萄地,成立华侨庄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启了他将创新创业梦想融入宾川县产业扶贫事业的新征程。

        孙永斌种植的阳光玫瑰
          从创业初期对葡萄种植的“门外汉”到如今的“内行人”,孙永斌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与汗水。在摸索种植技术的同时,他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促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助推力,于是高度重视葡萄产业科技创新。
          多年来,华侨庄园通过沪滇合作、东西部协作扶贫、对口帮扶等途径,引进了上海交大王世平、张才喜教授专家团队成立了两个省级专家工作站,依托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11位岗位科学家成立了滇西科技扶贫项目组,并努力打造科研平台,引进科技人才,大力开展科技创新。

        孙永斌正在打理基地的葡萄
          几年前,华侨庄园还引入高端品种--阳光玫瑰,目前种植基地面积已超过8000亩,效益可观。
          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孙永斌一直在思考如何同国家战略结合起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我从小依靠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完成学业,了解贫困家庭的种种疾苦。”于是,孙永斌积极响应号召,全力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开展扶贫工作。
          2014年,华侨庄园承担云南省财政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宾川试点项目的建设工作,共免费培训10万余人次。2016年1月,宾川县委县人民政府、云南开放大学、宾川华侨庄园开展“政、校、企”合作,成立宾川县终身教育学习中心,让农民可以通过“半农半读”的方式,就近就地接受职业教育。同时,孙永斌团队与贫困村党支部合作,探索和创立了“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党建扶贫双推进产业扶贫模式,带动整个村子141户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起到良好的扶贫效果,并在保山、临沧、曲靖、红河等地建设扶贫基地,全省得以推广。

        孙永斌和农户们
          “土地流转、分红、务工收入,在带动贫困户发展过程中主要有这三重保障。”孙永斌介绍,一般情况下,两个人在基地做一年的工,有七万多左右的收入。同时,华侨庄园在四个县建了扶贫基地,直接带动了1000多户的贫困户发展产业。
          李文飞是较早到华侨庄园做工的贫困户之一,因患上糖尿病,几年下来几乎花掉了家里所有积蓄。“经过村委会联系,我到华侨庄园做一些比较轻巧的工作,让我有了生活下去的信心和经济保障。”说到这里,李文飞双眼湿润。
          “脱贫攻坚的过程,于我个人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孙永斌说,当地百姓深入地参与到产业中来,由企业带着技术、带着产品、带着市场,帮助群众盘活资源,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百姓发展产业。“老百姓有了产业、分红的保障,各方面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孙永斌指导农户种植葡萄
          除了不遗余力投身脱贫攻坚战场,孙永斌还积极捐资助困、回报社会。为宾川太和华侨农场27户困难归侨家庭累计捐建价值300多万元的住房、捐款30多万元资助家庭困难大学生30余名、为大理大学艺术学院捐赠10万元用于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助业基金、为华侨农场白血病患者募捐10万余元医疗费……
          2019年,孙永斌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先进个人”表彰。孙永斌说,一个企业的发展,只有融入国家战略中,与政府的指导方针同心同向,与老百姓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有所作为。
          (云报全媒体采访组记者:期俊军 张潇予 邢路扬 实习生:骆盈盈 通讯员:李晓琳)